我的网站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871-65152192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主页 > 《边坡工程》 >

《边坡稳定》课程总结及相关视频

Video 1 10分钟说课视频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吴顺川,二级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院长,采矿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长期致力于采矿工程、边坡工程、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灾害防控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程教学任务中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 主编《边坡工程》获评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已被全国70余所高校选用;

(2) 主持建设全国首门《边坡工程》中英文慕课,已上线智慧树、学堂在线(中文版和国际版)、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网站(第3位中国大陆学者)、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线上大学”(第2位中国学者)5个国内外平台; 

(3) 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等;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10余项;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9部;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团队其他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教改项目共2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校级教学比赛奖励3项;指导学生主持2项国家级、2项省级大创项目,并获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0余项;课程团队师资雄厚、结构合理。

 

课程目标

《边坡稳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采矿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采矿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遵循“求实、创新、立德、开放”的教学模式,有效助推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系统掌握边坡工程的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工程处治措施、设计计算方法及稳定性监测等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具备能够发现和解决边坡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和灾害问题的能力,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素养目标:培养良好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及创新探索精神,为我国边坡工程领域防灾减灾贡献积极作用,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建设发展历程:    

本课程通过建设《边坡工程》中英文慕课、新形态教材、工程案例集、课程思政案例集等,全方位打造顺应新时代要求的《边坡稳定》课程,历经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 初始探索阶段(2010-2018年):2010年秋季,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和掌握边坡分析及滑坡治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至2018年,通过引进新教材、开展案例式教学、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等方式,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吴顺川教授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身份加入昆明理工大学,并作为该课程负责人,经过五年努力,在主持的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昆明理工大学“边坡工程”慕课建设、云南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项目支持下,本课程建设发展迅速。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课堂教学理论空泛,联系实践不紧密;    

(2) 教材核心内容陈旧,与专业前沿脱节;    

(3) 课程考核模式单一,知识评价不到位。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1) 课程内容改进    

凝练边坡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更新边坡工程教材,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力求实现培养高质量的智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 教学资源建设    

① 教材建设:主编的《边坡工程》获评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已被70余所高校(含20余所“双一流”高校)和90余家企业选用。另外,拟于2024年出版的《边坡工程》(第2版,新形态教材),已入选“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第一批立项教材书目。    

② 慕课建设:主持全国首门《边坡工程》中英文慕课,2023年上线智慧树、学堂在线(中文版和国际版)、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网站及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线上大学”5个国内外平台,累计选课人数1456人,选课学校9所,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137所,累计互动3211次,累计浏览超1.08万次。    

③ 规范建设:主编团体标准《露天矿山岩质边坡工程设计规范》,覆盖全国所有非煤露天矿山,并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④ 工程案例与题库建设:整理21个视频资源(包含边坡事故视频和教学视频两部分),制作真实边坡工程案例34个(包含边坡变形破坏、稳定性分析、防护与加固措施及稳定性监测技术等)、强化练习题10个与慕课试卷库(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主观题,共计305道)。    

⑤ 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和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先后与大红山铜矿、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现代化矿山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健全实践教学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1) 搭建“理论+实践+前沿”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    

以典型边坡事故和工程实例,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邀请边坡工程领域现场技术人员,以直播连线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工程实践情景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加深对边坡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引入团队相关科研项目与试验,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2) 开展“慕课+思政+翻转课堂”式课程思政教学    

从家国情怀、品格塑造、专业伦理、科学精神四个方面,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基于课程团队建设的国内首门《边坡工程》中英文慕课,全面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测试各环节中,例如:分析软件的自主研发、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卡脖子”技术,实现了内容不减量、育人提质量的教学目标。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构建“平时考核(考勤、作业)+过程考核(课堂PPT宣讲、讨论)+慕课线上成绩+期末成绩”的多元化、多模块考核模式,强化过程性考核,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① 平时考核成绩以布置课程作业为主,作业强化和巩固了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分析的难点及重点,占总成绩的30.0%;    

② 过程性考核成绩以课堂PPT宣讲和讨论为主,开展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和边坡防护与加固等核心内容的讨论,占总成绩的20.0%;    

③ 慕课线上成绩以慕课章节测试为主,慕课章节测试包含了本课程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占总成绩的20.0%;    

④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0%。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情况:    

(1) 中国工程院蔡美峰院士、王运敏院士等对教材评价道:该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重点突出、知识体系严谨新颖、内容编排科学合理,是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为我国边坡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王家臣教授对教材评价道:教材内容形式创新,育人效果好,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饶运章教授对课程评价道: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学方法运用灵活,教/学效果俱佳,很好体现了“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  

(2) 96%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和“满意”,比课程改革前提升12%;91%的学生认为“慕课+思政+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提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比课程改革前提升14%。    

(3) 采矿工程16级、17级、18级及19级考研上线率分别为13.33%、28.95%、47.22%和32.5%,16~19级本科生期末考试及格率均在80%以上。学生获得了以“互联网+”省级金奖为代表的各类竞赛奖励10余项。

Video 2 课堂实录视频

课程特色与创新

(1) 立体优化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及案例式教学内容    

引入国内外优秀期刊和网络资源,突出边坡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教材以外的新方法及理论,优化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事故视频、教学视频和真实边坡工程案例的案例式教学;实施慕课+思政+翻转课堂、现场直播+课堂点评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优化课前-课中-课后-测试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深入开展“慕课+思政+翻转课堂”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思政改革    

从家国情怀、品格塑造、专业伦理、科学精神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边坡稳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如软件自主研发、边坡理论创新、“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全面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测试”全过程中,并引导学生或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和展示育人元素,实现了内容不减量、育人提质量的教学目标。    

(3) 创新探索高阶性挑战度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式    

构建“平时考核成绩(考勤,极限平衡条分法、边坡稳定性分析等知识点作业)+过程考核成绩(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边坡防护与加固等核心内容讨论)+慕课线上成绩(慕课章节测试题)+期末笔试成绩”的多元化、多模块全新考核模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建设计划

(1)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团队,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组织课程团队成员参加培训,掌握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持续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建成一支师德优、能力强、传承好的一流教学团队。    

(2) 课程内容及资源完善。教学中融入最新国内外边坡稳定性分析、加固防护、监测预警等内容;基于团队优质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丰富工程案例、课程思政案例、习题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3) 多元新形态教材共建。依托“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教材建设项目,与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建设出版内容正确全面、反映当前学科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教材。    

(4) 高质量教学模式探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式学习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基于《边坡工程》中英文慕课,设计并优化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探索实施高质量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创新性改革经验推广。充分发挥团队建设的省级虚拟/实体教研室作用,积极参加国内各类教学研讨会并做交流报告,广泛宣传推广一流课程改革及教学资源建设经验,探索开展“雨课堂·克隆班”,逐步扩大课程影响力和受众面。